通知公告
首页 >> 通知公告 >> 正文

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

作者:  来源:   发布时间:2024年12月06日 17:16  编辑:后勤管理处  点击量:[]

冬季天气寒冷、气候干燥,人体抵抗力减弱,容易受到细菌、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,是呼吸道以及部分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。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,学生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,为了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,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,现在共同了解几种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,让我们大家健康快乐度过每一天。

一、冬季常见传染病

水痘:水痘是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易通过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。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期及少数青少年,传染性强。发病较急,以发热、头痛、全身不适、食欲缺乏、咳嗽等症状首发,即而出现皮疹。一般首先出现于面部、头皮和躯干,呈向心性分布,红斑、丘疹、疱疹和结痂等各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,部分伴发肺炎、脑炎。

流行性感冒:流感和一般感冒是有区别的: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,有明显流行病史,特点是发病急、高热、畏寒、全身酸痛、头痛、乏力等。呼吸道症状可不明显,此病可迅速蔓延。感冒又叫急性鼻咽炎,与急性咽炎、急性扁桃体炎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。感冒90%是以病毒感染,细菌少见。

肺结核:由结核杆菌引起,主要由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,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。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。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、打喷啑时喷出的飞沫而受感染。15岁~35岁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。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,病程较长,有低热、倦怠、食欲缺乏、咳嗽及少量咯血、颜面潮红等症状,身体瘦弱等。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,无显著症状,经X线健康检查时偶被发现。亦有以突然咯血才被确诊。

流行性腮腺炎: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、腮腺肿痛等。预防措施包括接种腮腺炎疫苗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、避免接触患者等。

诺如病毒‌: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,也叫“冬季呕吐病”,传染性强、人群普遍易感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,触碰被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不及时洗手,照顾病毒感染者、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等,这些都是导致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。感染后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,其次为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发热、畏寒和肌肉酸痛。多数人发病后持续2~3天后可以自行恢复。

二、主要预防措施及健康习惯

1.注意防寒保暖,随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。人体受凉时,呼吸道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减少,局部抵抗力下降,病毒容易侵入。

2.多喝水。冬季气候干燥,空气中尘埃含量高,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,要多喝水,让鼻黏膜保持湿润,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,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,净化体内环境。

3.勤洗手、科学洗手。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、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,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,传染给健康人,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。

4.文明咳嗽、不随地吐痰。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清洁的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;若一时来不及拿纸巾遮掩,可用手肘弯的衣服遮挡口鼻,因为病毒不容易在干燥的衣服上停留;打喷嚏或咳嗽时,千万不能用手遮掩口鼻;吐痰时,痰液用纸巾包好,弃置垃圾桶。

5.学习、生活环境开窗通风,勤晒被褥,清除卫生死角。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%自然菌,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。教室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,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—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尤其是寝室,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,让阳光充分照射。

6.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,保持充足的睡眠,适量运动,平衡膳食。保证充足睡眠,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;注意日常体质锻炼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,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;注意饮食、饮水卫生,少吃煎、炸、烘、烤食物,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及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食物。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,没有消毒设施的路边摊、小餐馆用餐。

7.免疫预防。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,如流感、肺炎、麻疹、流脑等。

8.疾病流行季节,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,更不要到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场所。

9.早发现、早治疗。